以下内容整理自许多书籍、网站……
-------------------------主要内容由华丽的分隔线开始-------------------------
随着西罗马帝国于486年被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溫王朝的克洛维国王彻底打败,取而代之的是法兰克王国(Francia)。在之后的伟大国王查理大帝 在位的40余年,国家南争北战,最终争服了欧洲基乎所有的基督教国家(除英伦三岛)。法兰克王国基乎重现了罗马帝国时的版图。公元800年,查理大帝接受 罗马教皇加冕,封为“罗马人皇帝”,王国遂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去世后,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把国家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东法兰克则成为现今德国的雏形。公元911年,康拉德一世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在这位国王的努力下,东法兰克开始了向德意志的转变。而康拉德一世也被视为第一个德意志国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被认为是查理曼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这便是古德意志帝国,或称为第一帝国。
八、九世纪以来,教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世界帝国与世界宗教”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基督教和罗马帝国都具有世界性,两者是重和的。罗马教皇作为上帝的代 理人,管理世人的灵魂,罗马皇帝作为上帝的代理人,管理尘世事务,而其主要职责是保卫教会。皇帝对这一理论自然不能接受。于是伴随着理论之争的便是一系列 政治军事冲突。而这场争斗的最终结果以皇帝的失败而告终,其权力也被大大削弱。
另一方面,皇帝自认为承袭罗马帝国传统,坚持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同时皇帝还垂涎意大利城市的富庶,更希望把持罗马借以控制教皇。因此罗马成为许多皇帝登位以后首先要前往的目标。
从奥托一世起的三个世纪中,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亲自统兵直趋罗马。皇帝长期出征域外,无暇顾及国内,诸侯乘机扩充实力,日益坐大。这样,由于历任皇帝都 把帝国政策的重点放在意大利,而把对东方的政策交给东部边区的伯爵负责,其结果,是皇帝分散了统治德国的力量,最终受制于德国各大诸侯。
到了红胡子腓特烈的孙子腓特烈二世( 1212 ~ 1250 年)时期,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就基本确立了。他对德国大封建诸侯做了许多至关紧要的让步,把关税权、开办集市权、铸币权都划入大封建主的权力之内,使大封建主变成了各邦诸侯,形成合法的独立国家。
1254 ~ 1273 年,德国历史上出现了没有皇帝的大空位时期。此后,德国诸侯在每次选举皇帝时,总是力图选举势力较小而不损害他们独立的君主来作皇帝,所以在以后一段时间 皇位总是由不同王朝的诸侯前后接替。这些出身“可怜家族”的皇帝上台后都致力于夺地、联姻,以扩大家业,而每一家族上台都要对大诸侯让步。当然,皇位又成 为在位家族扩张领土的手段,后来逐渐形成三个家族对皇位的争夺。这些争夺一直延续到 14 世纪上半期。
在这一时期,常常同时有两个皇帝,两帝争斗时,教皇也来参与操纵。为排除教皇干预, 1338 年在伦塞召开选侯会,共有七大选侯会议决定,选侯选出的德皇,无须取得教皇同意。 1356 年查理四世( 1347 ~ 1378 年)颁布“黄金诏书”,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
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15 世纪中期,在普鲁士的德国骑士团国家归入波兰统治,还有一部分地区归入丹麦,瑞士则成为帝国之外的独立国家。 1452 年,腓特烈三世( 1452 ~ 1493 年)皇帝最后一次在罗马加冕,国号也改称“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表明帝国疆域日缩,只限于德意志一地了。
正当其它欧洲国家加强政权时,德意志政治的统一却更为削弱,而诸侯的独立却更加巩固。德意志以牺牲政统一换来的只是一个虚假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当整个欧洲的政治和国家都发生着重大变化时,只有德意志没有形成民族,仍然是一盘散沙。
不过一切即将发生转机……
目前暂定下一篇为:《宗教革命与三十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