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重见天日的第一时间,我就想到应该更新一下BLOG。但于由贴子越写越长,偶只好决定分几次完成。本来今天遇到些气愤的事,但我不想让这些恶心的 事破坏了我的计划,所以最终还是在今天把贴子写完了。先说点八卦,我又开始计划追个美女了。希望大家多出主意,具体内容偶就不展开了,当我有问题时希望兄 弟们能在Google Talk中多帮忙出出主意,尤其是有此类成功经验的GM。而原八卦帮帮主Restart的新式理论偶就不尝试了,因为我知道结果是一定会是死得很难看~~
声明:宗教革命不是本贴的重点,只是为了让大家能对三十年战争为什么会从德国内战最终演变成全欧洲的大战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介绍。而从时间上来说宗教革命发生在三十年战争之前,所以在标题中把宗教革命放在了前面。
到十字军东征时代,教会腐败、政府混乱,最终出现了一些异端思想。这些异端思想统称为新教,而传统天主教称为旧教。其中胡斯的学说在波希米亚地区流传得 比较广泛(今捷克境内,时为波希米亚——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个王国)。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和信仰的纯洁性,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康斯坦次召开了宗教 大会,在皇帝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胡斯也参加了本次大会。但最终大会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这引起了波希米亚新教民众和贵族极大的愤慨,举行多次集会,抗 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并最终演变为大规模起义,史称“胡斯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胡斯派与皇帝达成妥协,皇帝继续兼任波希米亚国王,但在波希米亚地区的 人民将有自已的教会和主教。(即有宗教信仰自由)
此后,新教的思想在欧洲流传得更为广泛,并且各国都曾爆发过大规模内战,至三十年战争前期, 英国成了新教国家;法国天主教占主导(但已宗教和解);西班牙为天主教国家;瑞典和丹麦是新教国家。这里要重点提一下法国,三十年战争实为一场宗教战争, 但后期参战的法国是个例外。这是因为1493~1519年在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公爵克西米利安一世(哈布期堡家族)的儿子娶了西班牙菲迪南的女 儿为妻。这样他的外孙查理五世就继承爷爷和外公两个遗产,可以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两大欧洲强权的君主。由于查理五世本人更愿意以西班牙为中 心(西班牙好像是当时的欧洲第一强国),就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帝位交给自已的弟弟菲迪南一世。而菲迪南一世已经担任了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两国的共同国王。 所以当时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这对法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也是法国梦想成为欧洲第一大国的最大障碍。所以此后法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不惜 代价的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
到三十年战争之前,德意志境内旧教和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并分化成了两大阵营。德意志北部为新教 联盟,德意志南部为旧教联盟。而七大选帝侯(还记得第一篇中的“黄金诏书”么)中3名为新教联盟,3名为旧教联盟。最后一个波希米亚国王为天主教徒。但是 这个波希米亚国王马西亚斯担心自己死后新教势力强大的波希米亚(回忆一下上文中的胡斯派)会选出一个新教国王,从而最终选出一名新教徙皇帝。这是我们的这 位国王绝对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在死前争取让自己的表弟接替他的国王位置。但新教徒门不答应,他们决定起来反抗。1618年5月12日,经国会一番激烈的 辩论,国王最宠信的几位近臣被从王宫的窗口扔了出去。史称“扔出窗外事件”,这也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此事件后,新教组织临时政府,并组建军队和皇帝 公然对抗。1619年,马西亚斯皇帝驾崩,表弟菲迪南正式当选皇帝。但波希米亚反政府的新教徒拒绝承认,把波西米亚王冠献给了新教的帕拉亭选帝侯菲德烈。 德意志新教诸侯大多站在波西米亚一边,以菲德列为首。而皇帝获得天主教诸侯联盟的支持,以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为首。三十年战争正式爆发。
显然,在这场内战中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将有助于加强德意志的统一,而且神圣罗马帝国也的确出现了一位有能力统一国家的将领——波西米亚总督瓦伦斯坦。并 且他的政治眼光也的确远大得多,这场战争新旧教派的分争对他而言都是无所谓的,他认为,神圣罗马帝国这种分裂的现状必须改变。德意志应该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而这一切应该由他来完成。皇室只是一面旗帜,实质是国家的统一。这也是第一次,帝国内部开始希望走向统一。
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波西 米亚-帕拉亭阶段中,旧教势力势如破竹,大败新教军队,至1625年,新教诸侯全面失败,开始向欧洲列强求援。丹麦首先加入战争,1625年丹麦国王克里 斯汀四世率5万军队进入德意志,开始了战争的第二阶段——丹麦阶段。帝国皇帝为了应对新的胁威起用瓦伦斯坦为武装部队总司令。而瓦伦斯坦提出以战养战的方 法以及自己的强大号召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招募到了一支庞大军队。1626年4月,瓦伦斯坦在德绍击败英军。8月,蒂利军收复卢特城。随后,两军协同直捣 日德兰半岛(1627),进而攻占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1628),迫使丹麦签订《吕贝克和约》(1629),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
正当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时,由于瓦伦斯坦功勋卓著和战时的独断专行引起了贵族和皇帝的不满,同时考虑到欧洲大陆中此时再也没有一个新教势力能与皇帝对抗。1630年8月13日,瓦伦斯坦被皇帝解除职务。
似乎皇权统一德意志的日子就要到来。这时,欧洲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将要扮演新教救世主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和瓦伦斯坦并称为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的绝代 双雄。作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天才,古斯塔夫从小接受了全面的军事训练。1611年,17岁的古斯塔夫就参加了瑞典与丹麦的战争。同年,他即位成为瑞典国王。 (此后的瑞典进入全盛时期)1630年,古斯塔夫率领1万3千瑞典军在德国登陆,正式开启了三十年战争的第三阶段——瑞典阶段。从军队数量上看,瑞典军队 还不及帝国军队的1/3。但瑞典军队不同于其它欧洲军队,瑞典是欧洲第一个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所以军队的职业化素质非常高,并且在古斯塔夫的军事化改 革下,其军队的战斗能力和现代化程度、战术水平都是极为出色。(古斯塔夫本人被誉为
欧洲近代军事之父)1631 年,因形势所迫,原来保持中立的德意志新教国家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先后倒向瑞典一边,使得古斯塔夫十分有利,开始放胆攻入德意志心脏地带。是年9月,瑞典和 萨克森联军主力同蒂利的帝国军队主力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莱登菲尔德相遇(在瓦伦斯坦解职期间,蒂利是帝国军最高指挥),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左翼都被对方击 溃,但古斯塔夫的军队显示出更高的战术素养,在左翼萨克森军队溃散之后,迅速填补了缺口,稳固了阵地,最后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4月的列克河战役,古斯塔 夫在一支实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军队面前强渡过河并击败了对手,蒂利伯爵也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接着,古斯塔夫进军天主教联盟的大本营巴伐利亚。在这种情况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得不重新任用华伦斯坦为统帅。华伦斯坦复出后打败萨克森军队,进军萨克森,准备切断古斯塔夫的退路。于是,古斯塔夫被迫回师萨克森,双 方均在莱比锡附近集结军队。11月16日,著名的吕岑战役开始了,最终瓦伦斯坦战败,损失惨重,但瑞典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天才领袖古斯塔夫二世阵 亡。因古斯塔夫阵亡,使瑞军未获全胜,瓦伦斯坦率军撤向波西米亚。从此,瑞典军队丧失了继续前进的能力。后来瓦伦斯坦因私自与瑞典军议合而招皇帝猜忌,遭 其派的杀手暗杀。(实际上个人认为,瓦伦斯坦此时已经遇见到了未来法国的参战,为了能专心对付法国,故与瑞典军议合)很可惜,这位原本能改变德意志前途的 将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统一德国。1634年,皇帝在西班牙军队支持下,在讷德林根大败瑞典军。瑞典军被迫北撤。次年5月,同瑞典结盟的萨克森和勃兰登堡与 皇帝缔结《布拉格和约》。至此,战役的第三阶段结束。
帝国的胜利震惊了法国,此前,法国因身为天主教国家,只能暗中帮助他国削弱哈布斯堡皇室的力量,但现在各国分分战败,法国终于直接出兵,战役进入第四阶段——瑞典、法国阶段。
参战初期法国不断受挫,西班牙从南北两路夹击法国(不知道为什么西班牙参战的请查找上文关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内容),双方拉锯战不断,互有胜负。1642 年11月,瑞军在莱比锡打败皇帝军队,1643年春,法军在洛可瓦会战中大败西班牙,此后,法、瑞乘胜追击,攻入了士瓦本和巴伐利亚,皇帝和天主教诸侯无 力再战,被迫求和,这时瑞典军中疾病流行,士气低落,法国国内也发生了反对君主制运动(投石党运动),因此也只好同意停战。
最终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300个独立的诸侯领地和1000余个独立骑士领地。西班牙由于接连战败,从此沦为二流强国。法国从此成为欧洲大陆的政治霸权,而瑞典也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然而,一个将最终统一德国,振兴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国家在德意志的这片战后的废墟中慢慢兴起……
此系列下一贴暂定为《普鲁士的诞生与兴起》
BTW:此贴引用了大量的网上和书籍内容~~所以遇到相似的内容可别太奇怪了